科学网金年会-官方体育与电竞娱乐平台实时赛事直播与竞猜—科协情缘
2025-11-16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与科协结下这么深的渊源,现在与科协打交道已经成为了我工作乃至生活的一部分。
我在《北京晚报》工作已近11年,从2007年1月进入晚报科教部开始从事科技报道,说实话,学文科的我从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科技记者,也听一些同行说过“科技口不好跑”诸如此类的论调,一位熟悉内情的同事这样告诉我,“相比一些人所共知的好口,科技口确实要差很多,但好在科技口里的人特别好”。
“认识好人”,怀着这样的期待我一头扎进了科技口,不知不觉已四年有余,其间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科技口的“好人”,对口里的工作也由陌生到熟悉,对科技报道已由刚开始的找不着北到现在算得上游刃有余,现在的我对科技口已产生深深的感情,真有人让我换口,我还舍不得呢。
科协在我的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北京晚报》的定位,我们非常重视科普报道,而科协相对科技部、科学院、科委等口内其他单位来讲,组织的科普活动要多得多,这也就意味着我在科协里可采写的内容有很多。事实上科协确实称得上新闻的富矿,不论是它组织的各项活动,还是它联系的广大科技专家,都是我们进行科技报道很好的素材来源。
先说说印象非常深刻的两个时刻,2008年12月16日的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和2007年1月10日的北京市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前者举行时我坐在人民大会堂很靠前的位置上,当时就在我前方20多米远的地方发表他那篇著名的讲话,我认真听了全文,深深地为科协系统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所作的贡献而骄傲,为党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而欢欣鼓舞,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我仿佛也变成了科协的一员。后者召开时我刚接口不久,对科协工作还不了解,但当我看到许多重要领导出现在大会上,看到许多科协代表喜迎盛会时的激动和喜悦,了解到竟然有如此众多而广泛的科技工作者聚集在科协下面时,我有些震撼了。我感到科协就像一个窗口,我有幸被带到它的面前,透过它,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不再遥远,那些传说中的知名科普活动就在眼前,这就是科协的魅力。
科协的专家资源确实给了我很大帮助。可能是因为我跑科技口,报社的领导和同事就认为我掌握了很多专家资源,动辄找我“要专家”,每到这时我都忙不迭地搬救星找科协的人问,中国科协调宣部的许向阳处长和北京市科协调宣部的孙苑部长都被我多次骚扰,在他们帮助下,合适的专家找到了,专家的权威解读让我们的报道增色不少。
作为一名跑科协的记者,我想重点说说科协与记者的故事。“科协对记者真的很不错。”这是我们许多同行共同的感受。首先科协给所有记者同样的尊重,从来没有因为记者所供职的媒体影响力的不同而给予区别对待。每次去中国科协开新闻发布会,口里记者来的都是最多最全的,在这里不论你是全国性大报的记者,还是代表外地一家新建的科技类媒体,科协调宣部工作人员都给予热情接待,通知记者开会的是笑眯眯的金光伟老师,每次他都会发两次短信,一次用来通知和确认,开会前一天还会再发一条来提醒,用词客气,让人看了感动,有时我会给他回复“谢谢金老师,您辛苦了”。
中国科协的新闻发布制度已非常完善,年初会请来各个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开会,由调宣部王春法部长介绍全年工作,详细到每个季度、每个月的重点工作及时间,之后每月平均都有几次新闻发布,担任发布工作的新闻发言人如张勤书记、冯长根书记、王春法部长等水平都很高,有时听他们讲话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科协的新闻发布会含金量越来越高,特别是近期的诸如“科学家与公众面对面”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科协网聚众多科技专家的特点,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有关权威专家进行科学解读,其行动的迅捷尤其是专家的“档次”都是其他部门所不可比肩的,这样的活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确实很给力,赞一个!
中国科协每年的年会都很隆重,这也是跑口记者们最高兴的时候,一是年会内容丰富,大有新闻可挖,二是大家有难得的机会跟随科协出去转转,每到这时,有关工作人员总是很细心地为大家安排好采访行程及食宿问题,记得有一次去河南郑州开科协年会,晚上安排去一所大学采访,往返的路上大家和调宣部工作人员挤在一辆面包车里高谈阔论,每个人都开心快乐,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印象中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感谢中国科协为我们记者提供的机会,通过中国科协,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
作为北京市地方媒体的记者,我与北京市科协打交道的时候相对更多。市科协调宣部的孙苑部长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孙部长风姿绰约,知性美丽,优雅大方,与她交往如沐春风,她对工作非常负责任,几乎北京市科协所有邀请记者出席的活动她都全程盯到底,及时为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创造条件,不论是带着我们对领导进行专访,还是帮我们想选题找角度,她都不遗余力。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向她请教工作时,她拿出一张白纸将市科协全年大小二三十件活动依时间顺序迅速罗列出来,边写边给我讲,就这么一次,我对市科协的工作有了清晰认识和整体把握,对自己做好科协报道心中有了底。
在2009年时,孙部长决定在《北京晚报》开设“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专栏,为此,她专门找来市科协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我面对面沟通,之后不论是栏目名称的设定、开栏词的撰写还是栏目内容的规划,事无巨细她都亲力亲为,直到这个栏目在《北京晚报》科教新闻版顺利刊出,之后平均每周一期一直坚持到现在,已近百期。她非常关注这个栏目的质量,定期组织我和我们部门领导就栏目稿件的采写召开业务研讨会,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有时她对新闻话题的敏感性让我这个专业新闻工作者都很佩服,如经她提议设立的“我的低碳生活”系列报道成为栏目的一大特色,受到了中宣部阅评组的表扬,近期她又根据北京市加强交通出行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提议我们多关注“绿色出行”的内容。现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栏目已成为我们科教新闻版的亮点和知名品牌,吸引了大批读者关注。
围绕“科普”这个大的主题,北京市科协每年都会安排许多工作,三月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四月的百万家庭数字技能大赛、五月“科技周”、六月的“科普之夏”等,几乎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经常我们的手机上会收到调宣部工作人员周娜娟的短信通知,每到这时,我总是非常高兴地回复“好的,我一定去”。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跑口记者,这是科协送给我的丰富的大餐,将这些丰富多采的活动报道好既是我的职责,也是对他们辛勤工作最好的回报。
对北京市科协,我还有许多话说,田小平、夏强、周立军、田文等很多领导都接受过我的采访,他们给予我工作大力支持;青少年部、学会部、科普部、信息中心等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用他们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内容,真的非常感谢。我还珍惜与原调宣部霍利民老师的友谊,忘不了他在我刚开始跑口对工作信心不足时对我真诚的鼓励;我喜欢稳重踏实又富有才华的周娜娟,我把她看成是我亲爱的小妹妹,她也是一位对工作非常负责的科协工作者,总是默默地给予我们采访许多帮助,当有一天我读着由她担任责任编辑的《北京科协》杂志上她写的隽永而充满灵气的文字时,我深深地折服了
现在的我奔波在科技新闻采写的路上,经常是脚步匆匆,虽然有时会很累,但心情却很愉快,因为当我兴冲冲地到达目的地时,我会看到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许向阳处长、金光伟老师、孙苑部长、周娜娟他们带我到一个个会场或活动现场,在那里,我听到了很多权威发布,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资讯,获得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新闻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