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官方体育与电竞娱乐平台实时赛事直播与竞猜【今日关注】第八届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ICAS 2025)在沪召开
2025-11-25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2025年11月18—20日,第八届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ICAS 2025)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CSM)主办,日本铁钢协会(ISIJ)、韩国金属与材料学会(KIMM)、印度金属学会(IIM)等国际学术机构协同组织,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上善院)以及钢铁研究总院共同承办。会议以先进钢铁材料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性能化为核心方向,吸引了来自全球150余位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参会。与会嘉宾围绕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在钢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材料组织调控与基础理论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未来钢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上善院院长董瀚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Peter Hodgson教授共同担任本届会议主席。嘉善县委常委、副县长陶红亚,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Peter Hodgson教授和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赵沛为大会致辞。钢铁研究总院曹文全教授、日本东北大学Tadashi Furuhara教授、韩国浦项科技大学Hyoung Seop Kim教授作大会报告。上善院副院长赵洪山主持开幕式,钢铁研究总院罗海文教授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Heung Nam Han教授主持大会报告环节。
陶红亚在致辞中表示,先进钢铁材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骨骼与肌肉,其技术突破是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支撑,上善院聚焦国际先进钢铁材料,成功研制出世界最高强度级别的19.8级紧固件、最高等级的装甲防护材料等系列硬核科技成果。同时,她指出嘉善区位优势独特、创新氛围友好、产业集群强劲、生活环境宜居,期盼各位专家学者能亲临嘉善考察指导。
王新江在致辞中为大会发展历程溯源。他介绍,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ICAS)源自“超细晶粒结构国际研讨会”(ISUGS)与“先进结构钢国际大会”(ICASS)。自2010年两会合并、成功举办首届ICAS后,已成长为全球先进材料领域创新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谈及行业发展,王新江指出,全球钢铁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以及全球协同创新生态的完善,仍需业界共同努力。中国钢铁工业正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端化与智能化转型,期待与国际同行深化合作,携手推动全球钢铁工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开放的新阶段。
Peter Hodgson在致辞中指出,钢铁材料研究已超越对传统强韧化提升的单一追求,正步入一个更具全局视野的新阶段。本次会议将绿色技术列为核心议题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体现。他强调,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未来趋势,应用须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为基石,方能借助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加速新材料开发,推动现代钢铁由板材、线材向多元产品延伸。最后,他鼓励年轻学者积极投身这一充满活力的领域,并期待在会议期间与各方代表深入交流,共同探索钢铁材料的未来可能。
赵沛在致辞中回顾指出,自1997年启动的“先进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历经三个阶段、近三十年的持续攻关,其基础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他表示,科学是无国界的,中国在钢铁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也得益于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的重要贡献。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深入交流,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方面凝聚新共识、取得新进展,共同为全球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曹文全在大会报告中系统探讨了长寿命轴承钢面临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当前轴承钢在风电、高铁等高端装备应用中存在三大瓶颈:洁净度已接近极限(氧含量≤5ppm)、粗大碳化物引发疲劳裂纹、高碳钢强韧性难以协同。研究提出通过组织细化热处理实现晶粒与碳化物双重细化,采用铌微合金化设计在SAE52100和M50钢中提升性能,并应用粉末冶金技术细化微观结构。这些方法使得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升至L10=5-10×107循环,其中PM62材料在200℃环境下更达到L10=7.0×107循环的超长寿命,为高端装备可靠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Tadashi Furuhara在大会报告中重点探讨了控温加热在先进高强钢微观组织与性能设计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精确控制加热速率可实现晶粒结构超细化,同时利用多循环热处理工艺通过应变诱导相变与动态再结晶机制构建超细晶组织。该技术通过界面工程,结合铌微合金化与碳分布调控,有效协调材料强韧性匹配,已在齿轮感应热处理等工业场景实现工程化应用,为开发新一代高强韧钢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
Hyoung Seop Kim在大会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多异质结构钢与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与研究进展。研究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材料的梯度结构与局部成分精准调控,在界面处产生位错以协调变形。团队开发出表层马氏体与芯部铁素体的复合结构材料,并利用动态相变诱发多级异质结构,在保持20%延伸率的同时实现强度倍增。该异质结构设计方法为突破材料强度-韧性倒置关系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在航空航天关键部件获得工程应用验证。
本届会议共收到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13个国家的123篇高质量论文摘要。会议期间共设置9个专题分会场,涵盖82场口头报告与45场海报展示,内容全面丰富。分会场主题包括物理冶金基础、性能评价和组织演变、合金化、新流程冶金学、人工智能与钢铁技术融合、功能化钢铁材料、钢铁材料性能与应用、新铁与应用、绿色钢铁技术等,全面展现了当前钢铁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性能评价和组织演变”分会场:韩国浦项科技大学 Sung-Joon Kim教授
“性能评价和组织演变”分会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Sybrand van der Zwaag教授
“绿色钢铁技术”分会场:斯威本科技大学 Geoffrey Brooks教授


